道德直觉:当更少的生命有价值时
标准的经济理论假定人类是天生的自私机器人,完全专注于提高自身利益。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假设很快崩溃了。 许多人匿名地为人道主义事业捐款,并且创建了大型组织,其唯一目的是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尽管很显然我们在乎他人,但我们的利他主义本质仍然是神秘的,一些研究甚至表明它会产生不良后果。 让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下图显示了Google对“慈善广告”的快速搜索。 我们看到的是这种广告形式中的一种流行模式:一个人的大照片,旁边是一个不那么醒目的文本,要求捐赠。 我们看不到描绘了10、20或2,000人,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认为帮助更多的人胜于帮助更少的人,那么慈善广告应该着重强调他们可以帮助接受捐款的受害者总数。 逻辑很简单: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越多,我们为事业做出贡献的意愿就越大。 刻画一个有需要的人会合理地产生较小的捐款,因此是一种低效的策略。 那么,这些广告背后的广告素材表现不好吗? 根据行为科学的发现,并非完全如此。 与逻辑相反,一些实验表明,随着受害者人数的增加,人类的同情心会减少。 例如,Kogut和Ritov(2005)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将参与者分为不同的组:有些人接受了涉及一个需要帮助的单个孩子的慈善请求,而另一些人则看到了他们可以帮助的八个孩子。 与仅看到一个孩子的参与者相比,看到八个孩子的参与者的捐赠意愿和痛苦感更大。 当比较一个孩子与两个孩子时,发现了类似的结果(Västfjäll,Slovic,Mayorga和Peters,2014年)。 先前的发现被封装在所谓的奇异效应下,通过该奇异效应,单个受害者被发现会产生最大的情感影响和经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