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从晨光里醒来时,第一个窜进你脑海的念头是什么?
“下午有个重要会议,得早点到公司准备才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追求着工作卓越,职位升迁,更多的薪水,同时还想兼顾家庭,朋友,也想和另一半好好相爱。
“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生存的整个目标和终点。” —亚里斯多德
究竟我们穷尽一生追求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一个接着一个目标被完成,带来一个又一个待办清单,亚里斯多德说生命的意义就是追寻幸福,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些都只是「你以为」会使你幸福的行为而已。
Darius Foroux 在他的文章《 生活的目的不是幸福:它是有用的 》中提出人生价值应该是“变的有用”,变的“有用”的什么意思呢?一起来看看吧!

你追求的幸福只是「你以为」
我们渡假,买车,吃大餐,购物,看演唱会…我们不断追求这些经历与活动,却发现它们带来的满足感短暂,因为接踵而来要面对的就是收假,缴纳燃料税,决心减肥,月底没钱。
原因在于这些行为都只是「消费」,能带来的幸福感有限。

那么,要怎么变的真正快乐呢?
答案是变的「有用」:创造一些新东西,让世界变得比你出生时更好一点点。
这些事不一定要很伟大,影响几百万人;它可以很简单,平凡且日常。
你可以打通电话给朋友问他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带母亲去泡个温泉,写文章分享你脑袋里的知识。
你会发现这些事件带给你的幸福感是更持久的,因为接着你将收到的是朋友真诚的感谢,母亲久违的笑颜,谢谢你无私分享的留言。

我想我们抓到一点端倪了,没错,要活得快乐,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重要的事情是“活的有用”。
如何活的有用?
要怎么活的有用呢?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在他的文章《如何提升幸福感,让心智更自由?》中提到几种方法:
1.经营一个5到8人小社群
你可以找5–8个相互信任的朋友,开始经营你们的小社群。
这些朋友最好来自不同领域,然后开始在社群里彼此分享你们觉得很棒的东西。最近看了什么新的书,与哪位商业大佬聊天得到的收获,文章知识性文章,一个能打动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对于人生价值的体悟与反省。
这很有趣,因为你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你会惊讶的发现大家关注的东西竟然如此不同。而这些不同领域的碎片碰撞起来,会产生很可能的火花。
这同时也应用了我们下面要说的另一个方法:给予。
2.每天花5分钟「给予」
每天花5分钟,付出一点点心力吧!
找一个你喜欢的社群,开始分享你的心得与所学。你也许开始在Facebook上分享书评,在知乎上对于别人的讨论串回应。
每天5–10分钟就好,简洁一点,门生物学低一点,维持好自己时间的自主性,从而活动才能持续。
同样地,看到别人的分享对你有帮助,有启发,不要吝啬你的掌声与赞美,留一个简单的「谢谢分享」吧!
这样的回馈是一个双赢的做法,激荡思考,鼓励选择,而当你持续短暂,你会意外的发现自己的成长与人生价值,而这一切交流都是真实且有用的。

3.花1分钟反刍
每天我们会接受大量的资讯,不断出现的广告,眼花撩乱的文章,刷新不完的最新动态。
很多资讯对我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它只是不断的更新,进入我们的脑子,侵蚀我们的缓存容量,让我们「假装」自己很有收获。
你可以试试看这样做,每隔半小时,花一分钟重新反追溯刚刚得到的东西,思考一下3个问题:
1.我刚刚得到了些资讯?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2.某种对我而言是有益的?
3.我可以应用这些资讯做什么?
花1分钟的时间记录下来,筛选资讯,规划行动,把片面的知识点透过即时的沉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如果这3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空白的,就不太妙了!也许是被太多的即时资讯侵占了大脑的认知资源,徒然浪费时间?
常常做「1分钟反预兆」的练习,整理思绪,训练思考能力,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更能掌握自己的大脑,面对新资讯可以快速校正。

4.学习新东西
INC的创始人Marcel Schwantes有一个习惯:每天邀请一个人,请他喝咖啡,聊20分钟的时间,从他那里接触和学习全新的内容。
绝对是不是同行,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从更多的角度拓宽你对世界的认知。
你可以把每一个和你咖啡的人想成是一个渠道,将新的知识与想法源源不绝地流进来给你。(朱熹那句讲到烂的诗句不用我再重复了吧?)
就算没有Marcel Schwantes的财力每天请人喝咖啡,你也可以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看几页书,读几篇文章,试着从各行各业的知识中发现连结与共性,比较不同的思路与想法。
这些知识将会构成一张大网,连结成一张纸的地图,它会极大地拓宽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你会发现泄漏已久的问题,其实不同领域的人早就想到思考与解决方案。

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生命有限,但价值可以留下,放手去创造你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让世界因为你的出生而变得更好一点点吧!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