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您刚刚知道某些事情的感觉将会发生。 可能是您只是知道您最好的朋友最终会从她约会的那个人那里接到电话,或者您只是知道切尔西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将大大击败曼联。 不幸的是,您没有心理力量或预测未来的能力。 实际上,您的经验不是有远见的,而是事后的偏见。
后见之明的偏见也被适当地称为蠕变确定性或“一生都知道”效应。 它指的是倾向于将事件或结果(一旦发生)视为可预测或“显而易见的”,即使以前没有客观证据支持该结论。 尽管当时尚无名称,但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医生早在它成为心理学研究对象之前就已经描述了事后偏见。 1973年,当时还只是研究生的巴鲁克·费斯霍夫(Baruch Fischhoff)看到了一次以特维尔斯基和卡尼曼为研究对象的心理研究的机会,涉及当时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的可能性。 在1975年的研究中,费施霍夫的参加者被介绍了四个可能的结果,并被告知哪个结果是正确的,即已经发生。 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可能性对这些结果进行评分。 Fischhoff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经常给“真实”结果分配更高的可能性。
您可能会认为这些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请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但是事后偏见存在多个层次,这使它比单纯地以为自己一直都知道就更加复杂。 根据Roese和Vohs的看法,事后偏见共有三个层次,彼此重叠。 第一个层次是记忆失真,涉及错误记住较早的观点或判断。 例如,您可能对您的朋友说“我知道他会打电话给您”,尽管昨天告诉她她应该减少损失。 第二个层次是必然性,它认为结果必须发生,因为它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层是可预见性,即您可以亲自预见该事件,如“我知道会发生”这样的陈述。
归根结底,事后偏见是有问题的,因为它阻碍了我们的学习经验。 尽管它可以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信心和保证,但它会通过激发强烈的情绪或阻止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来抑制理性思考。 此外,这可能会降低我们对事件(例如车祸)受害者的敏感性,因为我们认为受害者应该像我们认为的那样预见到事件。 在这方面,重要的是要记住,失败或负面结果往往比正面结果更可预测。 不幸的是,根据研究,不能完全消除后见之明的偏见,但可以通过积极尝试考虑其他结果或事件的可能性来减轻这种偏见。 可以在战略上特别是在诸如车祸之类的负面情况下进行假设检验,以消除后见之明。 此外,研究表明,越来越多地使用技术来记录我们的一举一动,使得减轻事后偏见的影响变得更加容易,这往往会导致故事叙述不准确,而且典型的是“他说,她说”的叙述。
因此,如果您发现自己经常说“它应该很明显”,请不要慌张。 毕竟这可能不是那么明显。
在这里阅读有关事后偏见的更多信息:
费施霍夫(1975)关于记忆概率的研究
罗斯2012年对理解事后偏见的看法
Louie,Rajaan和Sibley在2007年将事后偏见应用于决策环境的情况
管理员 2017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