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具有讽刺意味

轻松地看待邪恶的心理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写了一本书,题为《路西法效应:了解善良的人如何变成邪恶》。 本书的前提是,某些社会情况有能力将原本可以成为善良人的人变成邪恶。 他称这种现象为“路西法效应”,我认为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原因很明显。

Zimbardo长期以来一直是对行为的“性倾向主义者”解释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这种解释将一个人的行为乃至生活中的地位归因于内在因素,例如他们的性格特征,也称为人格倾向。 在这种天真的态度中,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 津巴多不同意这种观点,并认为,人的外部情境因素在解释行为方面通常比其人格重要得多。 他认为,在做坏事时,大多数人都希望在不了解影响其行动的情势力量的情况下责备该人。 他声称在某些情况下:

人们变了,就像善良的天使路西法变成了魔鬼一样。 情况比大多数人意识到或承认的要重要得多。

他喜欢坚持臭名昭著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以证明邪恶局势破坏了原本善良的正常人从事其他本来不会做的可怕事情的力量。 他还对阿布格莱布的囚犯虐待情况进行了情境分析,认为与五角大楼和军方所说的相反,折磨和虐待囚犯的警卫不是几个“坏苹果”,而是实际上是被“邪恶”腐败的好人。桶”,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况,其中系统性因素有助于创造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别无选择,只能成为虐待者。

不是腐败的苹果,而是腐败的桶在破坏好人。 要了解伊拉克监狱中的虐待行为,首先要分析在那些“小小的恐怖商店”中夜班工作的士兵所处的情境和系统性部队。

我在其他地方写过关于为什么我认为Zimbardo在性格和情境解释之间造成了错误的二分法的观点,我相信他大大夸大了自己的案情。 (有关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另一种解释,以及此处和此处对情境主义的进一步批评,请参见这篇文章。)但是我在这里要简要强调的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将神话中的路西法用作情境力量的典范。将善良的人变成邪恶,以取代性格描述。

Zimbardo在他的书的第一章中简要回顾了路西法的故事:

……善良最终转变为邪恶,路西法变身为撒旦。 路西法(Lucifer)是“光明的承载者”,一直是上帝最喜欢的天使,直到他挑战上帝的权威并与他堕落的天使乐队一起被抛入地狱。

(他还在他的网站上提供了有关Lucifer传统故事的更详细的说明。)让我们考虑一下这种转变的本质。 路西法为什么从善变为恶? 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使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吗? 他无法控制的系统性力量造成了虐待文化? 不。根据传说,路西法与神同住在天堂。 也就是说,他处于可以想到的最纯粹,最完美的境地,在永远幸福的地方一无所求。 传统上,他从宽限期的堕落归因于骄傲的罪过,他想夺取上帝的权威。 个性心理学家可能将他描述为极端自恋。 因此,他的转变根本不是由于外部情况因素引起的,除非有人要指责上帝经营“一小部分恐怖地带”,而是由于他对骄傲的内在倾向。 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路西法效应是以神话所能提供的最纯正的性格和非情境性的邪恶描述来命名的。 对于像津巴多(Zinmbardo)这样的情境主义者,路西法(Lucifer)可能是他想说明的最糟糕的例子。 也许好人因不受其控制的力量变成邪恶的怪物的现象而得名。 有许多不幸的人的不幸传说,他们不幸被狼人咬伤或抓挠,狼人最终变成了狼人。 路西法自into为撒旦,但在这个版本的狼人传说中,成为狼人的人是环境的受害者,而不是做出错误选择的“坏苹果”。

因此,可以更好地解释情境主义的邪恶观:

人们变得改变了,就像被狼人咬伤的无辜者变成了可怕的亡灵怪兽一样,这个过程与他们的性格倾向或个人选择无关。

诚然,比路西法的故事更可怕的比喻,但希望比喻更适合一种受害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们不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真正的原因在于自身。

要对Zimbardo的书进行更为严肃和学术的评论,我将推荐Lucifer的《 Last Laugh:魔鬼在细节》中 由Joachim Krueger。